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自然科学   20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建模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霄宁 《系统工程》2005,23(3):115-119
近几年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吸引了许多学者加入到产业集群研究中,这些学者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其中包括经济地理学、产业组织学、技术经济学等。新经济社会学的出现,为产业集群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特别运用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并作以实证检验,旨在为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在Acharya和Pedersen(2003)提出的三种流动性风险(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COV(ri,LM)、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COV(Li,rM)、流动性的共性COV(Li,L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市场收益、市场非流动性、组合收益以及组合非流动性的四元均值GARCH(1,1)模型,鉴于多元均值GARCH类模型参数估计的困难,我们分两阶段建模,对上海股票市场四类指数(工业、商业、公用以及地产)1997~2004年的风险溢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系统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并且流动性风险溢价主要来源于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和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3.
基于乘客流量概率分布的轨道车站合理间距优化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站间距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已有优化方法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轨道线路系统总成本最少化为优化目标,并考虑乘客流量和乘行距离随车站间距概率分布的合理间距优化模型,提出了模型的算法,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常见组合情况下的车站合理间距,分析了各因素变化对合理间距的影响,为实际工作中车站间距的合理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4.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功玉 《系统工程》2005,23(12):74-78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是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系统非线性的重要前提备件。本文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界定.接着构建一个动态非线性系统模型,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研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系统,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非线性系统的动态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55.
董素君  李宏伟  熊伟  王浚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1):2624-2628
专业仿真模型库是利用MATLAB/SIMULINK交互式模块化建模环境进行系统仿真研究的基础。以系统仿真研究为目的,以单个设备为基本单元,以合理简化的动态模型为基础,以MS—Function函数及封装模块为基本方法,同时综合利用数字积分变量、Memory模块、函数数柄、全局变量及封装界面等设计技巧,搭建了高低温环模系统MATLAB仿真模型库。应用实例显示所建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仿真模型库具有结构合理、模型齐全、通用性强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并易于推广应用到其它工热系统。  相似文献   
56.
基于动态生产能力约束的MC模式下供应链调度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姚建明  蒲云 《系统工程》2005,23(2):25-30
大规模定制(MC)模式下的供应链调度优化过程是典型的随机需求与资源约束的动态问题。为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着重从供应链系统中各协作成员的动态空余生产能力角度出发,指出动态空余生产能力约束关系是该调度优化过程的主要约束关系。进而分析了由该约束关系引发的相关矛盾。通过引入反映和解决矛盾的利益偏好因子,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动态调度优化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区间值语义下的Agent信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际应用出发,在逻辑系统基础上,结合二维区间值语义,构建Agent模糊信念模型,并研究该模型语义的数理基础,分析系统可靠性、完备性以及重言式结构等特性,最后给出一些应用,这些研究不仅为Agent信念复杂性研究,而且也为Agent认知、决策等研究提供一定的逻辑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方形对称传输线TE模的各模式的截止波数,以及根据各模式的截止波数计算各模式的色散曲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This essay proposes a new notion - the landing zone - in order to identify conceptual features that allow modelers to transfer mathematical tools across disciplinary borders. This discussion refers to the transferable models as ‘templates’. Templates are function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methods that are capable of being generalized from a particular subject matter. There are formal and conceptual prerequisites for the transfer of a template to a new domain. A landing zone is an ontology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se conditions for successful transf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n a model in chemistry - the Quantum 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s (QTAIM) - that makes use of transferred templates from physics - the virial theorem and the wave function. The landing zone in this case is a new ontological notion, that of the topological atom, which prepares ground for the use of the virial theorem and the wave function in chemistry. The virial theorem requires that there exists in-principle stability to the system that it represents, and the wave function requires transformation in its representation that is justified. The ontology of QTAIM - the landing zone for these templates - grounds the scientific use of these templates in the context of chemistry.  相似文献   
60.
Experimental modeling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s hand in hand with experimental activity. As explained in Section 1, experimental modeling starts with claims about phenomena that use abstract concepts, concepts whose conditions of realization are not yet specified; and it ends with a concrete model of the phenomenon, a model that can be tested against dat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process from abstract concepts to concrete models involves judgments of relevance, which are irreducibly normative. In Section 2, we show, on the basis of several case studies, how these judgments contribut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ditions of realization of the abstract concepts and,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quantities that characterize the phenomenon under study. Then, in Section 3, we compare this view on modeling with other approaches that also have acknowledged the role of relevance judgments in science. To conclude, in Section 4,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a plurality of relevance judgments and introduce a distinction between locally and generally relevant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